|
 |
珠子參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滇南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Zhū Zi Shēn
【別名】雞腰參、大金線吊葫蘆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,珠兒參、白地瓜(《貴州藥植目錄》)。
【來(lái)源】為桔?浦参镏樽訁⒌母。秋季采挖,洗凈切片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多年生纏繞草本。塊根肉質(zhì)肥厚,常2枚并生,表面有橫形瘤狀突起。含有乳汁。莖枝較粗,直徑可達(dá)3毫米。單葉互生,披針形,長(zhǎng)5.5~8.5厘米,寬1.4~2.2厘米,先端長(zhǎng)漸尖,基部楔形,全緣,兩面無(wú)毛;葉柄長(zhǎng)3~5毫米,花單生于葉腋,花梗長(zhǎng)5~14厘米,呈纏繞狀;花冠淺鐘狀,藍(lán)紫色,直徑3~6厘米;花瓣6,狹橢圓形,長(zhǎng)約4.5厘米;雄蕊5枚。蒴果倒卵形,長(zhǎng)18~24毫米,熟后室裂。種子多數(shù),近卵形,淺棕色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坡、灌木林下陰濕的地區(qū)。分布云南、貴州等地。
【性味】 甘,平。 ①《滇南本草》:性溫平,味甘微苦。 ②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:性平,味淡甜。
【功能主治】 ①《滇南本草》;止血生肌。為末,捻刀傷瘡,收口甚速。 ②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:補(bǔ)肺虛。治肺虛咳嗽。
【用法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研末撒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